信創概念簡介
2016年3月,由國內多家從事專業軟硬體關鍵技術研究、應用和服務的單位發起建立了一個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命名為“資訊技術創新工作委員會”,其核心目標是為了實現資訊技術產業的完全自主可控,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簡稱“信創”。 信創目標提出后,很快提升至國家安全戰略層面,國資委79號文全面指導企業信創發展和進度,2027年100%完成替換。
信創建設現狀
本文以信創產業領域「2+ 8+ N」中建設領先的金融行業為例,自2020年開始在金融行業試點推廣信創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辦公類管理系統、一般業務系統、關鍵業務系統和終端機都有涉及信創全棧環境應用。 隨著信創工作進一步推進,金融行業信創建設面臨如下問題。
1.試錯成本大:
金融行業核心系統長期以來高度依賴國外產品,系統耦合性高,全部替換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其成本較高且對於業務連續性保障存在一定的挑戰與風險。
2.技術選型風險:
信創生態剛剛起步,產品在發展過程中必定存在優勝劣汰,金融機構在進行技術選型時將面臨一定的困難。
3.穩定性風險:
目前信創產品仍需要在市場上進行不斷的打磨與完善,以信創資料庫為例,資料庫研發技術門檻較高,研發週期長且金融機構對於資料庫要求較高,作為核心元件一旦出現故障會導致整條業務鏈癱瘓。
4.運維風險:
信創產品百花齊放,企業缺乏對於國產軟體的專業運維人員和經驗。
5.相容性風險:
企業建設信創項目過程中會涉及多個廠家,技術和能力等參差不齊,產品之間需要進行功能、性能以及安全性驗證,導致產品存在相容性風險。缺少整體解決方案:企業初次建設信創專案,較為缺乏信創專案建設解決方案和同行業實踐借鑒。
6. 缺少整體解決方案:
企業初次建設信創專案,較為缺乏信創專案建設解決方案和同行業實踐借鑒。
日誌易信創建設思考
1.高層戰略意識:
企業領導需要清晰認識到信創是國家安全戰略趨勢,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企業需要成立虛擬信創工作組,各司其職。 技術人員也需要改變對國外資訊技術產品的過度依賴,對國產產品進行充分調研驗證,並選擇口碑良好、同業案例豐富的替代產品。
2.運維監控先行:
運維是企業業務連續性保障的最後一道防線,無論企業是信創新建還是信創替換,都建議優先建立運維保障的“護城河”。 運維先行的重點好處有兩點,其一在信創專案建設過程中,難免會有軟硬體突發情況,可能導致業務連續性中斷,為此優先選擇穩定的、成熟可靠的監控體系保障整個信創專案順利建設是非常必要的; 其二在建設監控系統過程中,基本對企業核心交易不會產生影響和風險。
3.技術選型:
企業在進行技術選型時,需要在產品的先進性、穩定性、成熟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以積極穩妥、風險可控的原則進行逐步推進。
4.長期規劃:
企業在進行信創專案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認識到信創工作並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據企業特點和信創技術發展情況,定製長期建設規劃,明確階段里程碑目標,從簡單到複雜,逐步實現信創替換從邊緣到核心的推進。
5.生態共建:
與信創生態企業深入合作交流,共用或共同研究信創前沿發展趨勢與實踐成果,加速信創成果在本行業的落地應用。
日誌易信創建設優勢
1.信創工委會WG24大數據組組長單位
自2020年起,日誌易在信創工委會WG24大數據組擔任職務,並在2023年榮獲組長單位稱號,曾參與編撰信創大數據白皮書。 憑藉在信創領域多年的實踐經驗,日誌易已經協助多家關鍵行業的大型機構成功實施信創平台建設。
2.工信部認定的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日誌易2014年成立,2021年獲工信部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擁有發明專利49項、外觀專利29項,自研搜索型資料庫Beaver已經應用至上千家大型企業。 目前,日誌易客戶遍布全國100多個城市及新加坡、伊拉克、荷蘭、馬來西亞等多個海外地區。
3.信創日誌分析平臺
日誌易已經通過《資訊技術應用創新日誌分析平臺》產品要求測試認證。 自2019年開始,日誌易逐步落地信創專案40個以上,涉及銀行、證券、基金、期貨、電網、運營商、政府、航空、能源等關鍵行業,其中替換國外產品案例達35個(包含非信創)。
4.日誌易信創生態建設
日誌易積極開展與信創產品的相容性認證測試,已經獲得的官方相容性互認證包含
CPU:華為、飛騰、海光、兆芯
中間件:寶蘭德、東方通
資料庫:達夢、GoldenDB、優炫資料庫
操作系統:麒麟、統信UOS
與此同時,日誌易為解決信創產品給企業帶來的運維差異問題,推出了「創志計劃」,旨在與信創生態夥伴共同打造專業的運維監控應用,幫助企業解決信創產品運維經驗不足的問題。5.豐富的信創項目建設案例與方案日誌易結合多年信創工作經驗和案例,幫助企業使用者逐步實現信創項目建設,包括前期信創諮詢、信創項目實施以及最終驗收等。 此外針對替換日誌平臺的使用者,日誌易提供完善的數據遷移或雙軌運行方案。
日誌易信創實踐經驗
案例一:信創改造
某證券公司進行ELK開源日誌平臺信創改造,其主要挑戰如下:1.隨著數據接入越來越多,集群越來越大,ELK性能瓶頸愈發明顯,運維資源投入過高2.平臺功能無法適用該證券公司的運維分析需求,分析能力完全依賴開發定製,導致實現週期長3.根據國家對金融信創建設的要求,該企業需要對現有平臺進行國產化替代,且歷史原因導致無法直接下線原有平臺,所以需要雙軌制運行方案逐步將開源日誌平臺替換下線4.該企業對於信創改造工作經驗不足,且行業內可參考案例較少,在技術選型、改造影響、改造效果等方面難以進行全面評估
日誌易解決方案首先日誌易產品支援全棧信創建設,而且已經積累了數十家金融及其他關鍵行業的信創建設案例,結合日誌易在信創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經驗,為使用者提供專業的信創諮詢及服務。 經過眾多甲方嚴格的功能和性能測試表明,日誌易在大數據量接收處理、查詢回應以及應用場景分析效率方面都優於現有的開源應用平臺,應用維護便利性也獲得了客戶的一致好評。 日誌易提供與現有平臺雙軌並行的數據接入方案,新數據將按照計劃分段併入日誌易平臺,待系統平穩后逐步下線開源平臺,最終平穩實現國產化替代,滿足政策要求。
日誌易平台上線后,逐步擴大了數據量的接入覆蓋面,原本開源平臺每日接入200GB數據量,擴大之後數據量達到1.4TB/天。 此外,維護效率從原來的手動集群配置變成介面配置或自動配置,既提高了應用便利性又能有效降低人員誤操作風險。
案例二:新建信創專案
某銀行作為二期試點單位進行信創專案初次建設,實踐經驗不足,對信創專案申報、產品選型、項目建設、信創驗收等方面都不太瞭解,非常擔心建設成果無法順利通過指定機構的驗收。
針對客戶關注的重點,日誌易非常理解。 信創政策的半透明狀態給企業帶來不小的困擾,但是要求企業選用安全可靠、自主核心技術產品的要求是明確的。 從核心技術應用和掌握方面來看,日誌易支援核心技術棧國產化替換,同時作為日誌平臺核心,平臺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搜尋引擎、分析建模工具再到可視化元件等都是自主可控,核心技術已獲發明專利84項、外觀專利81項,成功落地信創案例數十家。 在整個專案建設過程中,日誌易能夠在專案的啟動、規劃、執行、監控和收尾的各個環節中提供專業的服務與可信的技術支撐。
現在預約,瞭解更多信創解決方案:Get In Touch With Us